不知茶友们是否有关注到这条新闻,2020年,中国茶叶出口量总计为34.88万吨,这是自2014年以来,中国茶叶出口量首次出现下降。
其它茶类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减少,唯独普洱茶出口量增加759吨,增幅27.2%,出口量为3545吨。
看来,“越陈越香”的普洱茶不仅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喜爱,也在国外揽获到万千茶客。
有人说,普洱茶是爱茶人的最后一站。诚然,品饮过优质普洱的人,往往折服于其丰富、醇厚的滋味以及神奇的转化魅力。
但是,市面上参差不齐的普洱产品让许多人望而却步,感叹普洱茶的水太深,坑太多,稍有不慎就容易买到假茶。
近期,就有多位茶界人士针对超低价云南“老班章”“冰岛茶”充斥电商平台的现象,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大对网络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,依法维护云南普洱茶市场秩序以及广大茶农、茶商的合法利益。
其实,我们只要对这两个方面有大致的了解,基本可以避开很多老茶坑,即普洱茶发展历史与茶厂的发展历史。
普洱茶发展历史
近年来,随着古树茶的火爆,很多茶友在买普洱茶的时候都会追捧“古树茶”,“古树茶”除了代表优良品质外,还有“高价格”,使得一些不良商贩为了谋求利润,而去造假。
虽然现在规定商品包装上不允许出现古树茶标识,但仍然有很多这样的商品在市场流通。
想要买到真材实料的古树茶,首先要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史,古树茶概念的起源时间,单凭这点就可大大减少掉坑的概率。
古树茶,不是一开始就很受欢迎的。2009年之前,古树纯料茶很少,大部分都是台地和古树混采的。
2006年由台湾人开始大力推崇古树,云南本土市场起步较晚,2009年才开始认同古树纯料的概念,得以传承发扬。
而在此之前普洱茶的级别是参照绿茶的标准,嫩度越高,级别也就越高。纯料古树茶虽然也有,但由于级别较低,市场认可度不高,基本上都压制成茶砖。
那时还没有古树纯料的概念,都是混采。茶叶论的不是山头,而是级别。
所以,要是有人给您一款2002年古树熟普洱茶砖,且不说品质,单单是“2002年古树熟普”这个说法,就非常不值得推敲。那时还没有古树的概念,多数用“乔木”二字。
茶厂发展历史
普洱老茶作假成本最低的就是编造历史来夸大年份,比如号称“百年老茶”“祖传老茶”。
例如有段时间流行的上世纪60年代的杨聘号,为何说它是假茶呢?我们先了解下杨聘号的历史,就立见分晓。
杨聘号茶庄,创建于1912年的云南倚邦。不幸的是,20世纪初滇西陷入战乱,导致倚邦以及倚邦的茶随之没落。
民国十年(1922年)时,杨聘号的老板杨聘三随外寨茶农迁进曼庄(蛮砖),又在当地经营十余年茶叶加工,直到抗战爆发,民不聊生,茶叶滞销,杨聘三带妻儿回元江。
1949年建国后,主要是昆明、勐海、下关等国营茶厂负责普洱茶的生产,几无私人加工。一直到2005年底,林君励才在勐海当地正式注册成立“景洪市杨聘号茶叶有限公司”。
所以,上世纪60年代的杨聘号又是谈何而来呢?
大家只要多了解茶厂发展历史,对号入座,便知晓是真是假。不能只靠耳风、诱人的标签,要细心辨识、慢慢品味。
再跟大家普及下,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益牌、德兰牌、松鹤牌、吉幸牌等等都是上世纪末才相继被注册使用的。
时至1984年实行内销茶彻底放开,议购议销,各厂开始自己组织毛茶原料。在80-90年代期间,因种种历史原因,各国营厂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。
比如大益商标在1989年注册,但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真正第一次启用大益商标是在 1996年的紫大益上。商标的形状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圆大益,那个字是圆的,因此在1996年之前是没有大益商标的七子饼茶。
“德兰“商标的历史需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。1991年,潞西县芒市茶叶公司成立。
公司成立前,1989年由潞西县芒丙茶叶良种场加工经营云南普洱茶,1990年由潞西县芒市茶叶饮料厂申报“德兰”商标,1992年正式获得商标使用权。
老茶汇有幸得到芒市茶叶公司出品的90年代德兰金瓜沱,近30年的优质仓储陈化,在岁月的历炼下,整个沱饱满圆润,厚实大气,油光显露。
👇 难得一见的老生茶
琥珀透亮的汤色,格外迷人,樟香浓郁,入口顺滑,饱满。茶汤浓稠有质感,滋味醇厚,茶气十足,回甘生津迅速,齿颊留香,富有层次感,回味绵长,茶底柔润有活性。
老茶汇致力于推动普洱茶健康品饮模式的发展,专业系统甄选优质普洱中老期茶,并自主开发和出品健康新茶,通过授权加盟的形式为茶行业终端经营者提供产品、系统、营销、培训等完整服务。
今日下午15:00,在老茶汇直播节目上将品鉴这款90年代德兰金瓜沱,与您一起来领略老茶之美。
👇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👇
进入直播间